驱动卡是直流电动辊筒重要的配套组成部件之一,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它理解为电动辊筒的中枢神经,接收指令,信息交换,管控电动辊筒运转。不幸的是,实际案例中它往往会被一些本可以完全避免的错误所害,导致无法正常工作,甚至损坏。小编枚举三大元凶,它们的致死率最高:
一、不适配的电源
DPR系列电动辊筒适配DC 24V直流电源,当接入DC 48V,甚至接入AC 220 V的交流电时,导致驱动卡瞬间“烧毁”。典型体现是:打开驱动卡的塑料外壳,PCB板电源接口处有明显的灼烧痕迹。
它是头号元凶,在驱动卡的所有损坏案例中占比最高。而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多属人为疏忽,接线不慎所致。所以,特别是在设备布线中多种电源并存时,应对上岗培训和上电检查“双管齐下”。
二、不良的接地
电动辊筒和驱动卡工作时都应做到有效接地,否则工作中产生的静电,会不断堆积最终损坏驱动卡(驱动回路)。
此种损坏方式的体现,相对比较隐蔽,很难通过肉眼发现驱动卡PCB板上的异样,但如果能明显觉察到设备“电”人时,必须引起重视,检查是否有效接地。最常采用的方式是电源的0V端接地。
三、异物的入侵
最常遇到异物的是:铁屑,多见于先将驱动卡安装在了机架上,再进行一些诸如机架钻孔的操作,金属屑或金属粉尘进入驱动卡内部,导致电子元器件短路。打开驱动卡塑料外壳后,可在PCB板或其背板上发现残存的细小粉末。
所以,切勿“带卡钻孔”。当由于特殊原因确需待设备装配完成后再加工驱动卡的安装孔位时,可以采取记号笔先标记孔位,移除驱动卡后再钻孔的操作。
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是防水、防尘。标准型驱动卡能满足一般工况的使用要求,但若工作环境有淋水(可能淋到驱动卡),或是员工需要佩戴口罩作业这样的恶劣粉尘环境时,需配置高IP防护等级的驱动卡,或是在驱动卡外设置防护罩,隔绝外部环境的淋水、粉尘。
以上所提到的是实际案例中,造成驱动卡损坏的三个最常见原因,德马工业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分享,引起广大客户的重视,将这三大杀手扼杀于摇篮中。
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392号